广 东 省 钢 铁 工 业 协 会
简 报
内部资料
2019年第1期
协会动态:
刘意秘书长参加2019年中钢协理事(扩大)会议
2019年1月14日上午9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9年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市国谊宾馆隆重召开。省钢协秘书长刘意与全国230家钢铁企业事业单位的180余名代表一同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同志主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于勇代表理事会就钢铁行业2018年运行情况以及2019年面临的形势任务作报告。刚刚过去的2018年,钢铁行业运行取得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提前完成了5年化解过剩产能1亿-1.5亿吨的上限目标。钢铁产需基本平衡,钢材价格相对稳定,进口铁矿石市场运行平稳,钢铁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前11个月,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7%;实现利润总额2802亿元,同比增长63.54%。钢材出口减少,节能环保水平显著提升。
2019年钢铁行业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年初理事大会确定的“去产能、去杠杆、稳运行、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开展工作。
发改委及工信部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我会和广钢新材料合办2019钢材市场研讨会
由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广州广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9年钢铁市场研讨会于2019年1月3日-5日在珠海横琴湾酒店隆重召开。有来自省内外的钢铁、钢贸、期货、证券等企业300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进行了多个主题演讲,内容包括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2018年中国钢铁市场回顾及2019展望、热轧钢筋国家新标准讲解等;我会秘书长刘意作了题为《产业布局、市场预测、新国标》的主题演讲。会议还进行了“互动交流”以及商务洽谈等活动。
企业信息:
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首个主合同签约
1月12日,湛江钢铁与普锐特冶金技术(奥地利)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三高炉系统项目1650连铸主机设备引进合同,这是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签署的首个主合同,标志着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由准备阶段正式转入建设阶段。
普锐特是世界著名的冶金技术及装备制造企业,与宝钢股份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为湛江钢铁一、二高炉系统连铸工程提供过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
普锐特表示,宝钢股份和普锐特在各个领域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将为湛江钢铁提供最先进的连铸技术方案和经验丰富的项目团队,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质量标准顺利完成。
湛江钢铁希望普锐特快速组建高水平的项目团队,高标准完成各阶段设计工作;结合前期建设经验,围绕建设少人化、生产无缺陷板坯、智慧连铸的总体要求,保持工艺装备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双方要加大对工程项目的支撑力度,力争建成高品质、高效率、智能化的样板连铸机。
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码头工程正式开工
近日,随着第一根桩在东港池水域缓缓打入,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码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拟建两个生产性泊位,分别为一个1万吨级杂货泊位,位于东港池东侧成品码头南侧;一个5千吨级全天候泊位,位于东港池西侧全天候码头南侧。在主原料码头新增1台3600t/h链斗式卸船机和1路5000t/h带式输运机。
据了解,新建杂货泊位计划于今年8月底建成投用,与现有成品码头形成泊位岸线总长达458米,可满足两艘1万吨级船舶靠泊作业,也可同时靠泊3艘5千吨级船舶。泊位初期将用于三高炉系统项目建设期工程资材及设备接卸,确保项目建设快速顺利推进。
三高炉系统码头工程全面建成后,将增加矿石卸船能力504万吨、煤炭卸船能力475万吨、成品装船235万吨,大大提升原料和成品的物流效率,为湛江钢铁生产经营创造更大效益。
韶钢多个牌号钢板顺利通过新加坡FPC认证现场审核
日前,挪威—德国劳氏船级社审核专家来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钢)进行新加坡FPC认证钢板生产工厂现场审核。在各部门和相关生产单元的紧密配合下,韶钢多个牌号产品顺利通过审核。
此次新加坡FPC认证钢板生产工厂现场审核涉及国标、欧标、美标、日标及行业标准涵盖的韶钢33个板材牌号,认证钢板跨度大,屈服强度从230兆帕到420兆帕,低温性能从室温到-40℃,厚度从10毫米到90毫米。经过韶钢制造管理部的精心策划,各部门的全力配合,韶钢产品顺利通过了各项审核和产品性能检测。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专家对韶钢绿色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尤其是炼钢智能制造、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生产全过程自动跟踪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认证远程监督审核的新理念、新思路。此次现场审核,确保了韶钢钢板新加坡FPC认证证书持续有效,维护了韶钢产品市场形象。
钢铁信息:
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1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会议指出,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稳中向好,2019年要继续防范已化解产能复产,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同比分别增长2.44%、6.73%和8.30%,钢铁产需基本平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于勇表示,2018年,在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等措施推动下,钢铁行业运行取得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于勇介绍,进口铁矿石市场运行平稳,钢铁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前11个月,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7%。钢材出口大幅度减少,但结构持续优化。前11个月,全国出口钢材6378万吨,同比下降了8.60%,但高端产品出口比例提高,出口价格上升前十个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11.2%。
不过,于勇也指出,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钢材出口数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应当引起全行业关注。
此外,从下游需求来看,预计基础设施建设、造船、机械、家电行业等,对钢材需求将有所增长或保持稳定,房地产、汽车行业需求还有不确定因素。
于勇提出,2019年钢铁行业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钢铁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重点要从化解过剩产能转向防范已化解产能复产,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准确把握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中国粗钢突破九亿吨,达9.3亿吨!
2018年12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320万吨、7612万吨和936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9.4%、8.2%和9.1%。日产粗钢245.55万吨,环比下降5.1%。
2018年全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为77105万吨、92826万吨和11055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0%、6.6%和8.5%。
工信部:钢铁去产能上限目标有望提前两年完成
在27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今年以来,在困难挑战超出预期的情况下,工业通信业仍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数据显示,今年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进,新型信息消费创新活跃,绿色建材、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100万辆,制造业投资回升到较高水平。预计今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左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增长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
创新驱动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新批复了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4家国家级中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扎实推进,AG600水陆两栖飞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成功交船。
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纵深推进。结构性去产能持续加力,工业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今年年底有望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确定的1.5亿吨钢铁去产能上限目标,并对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违法违规复产、复建及新增产能等行为保持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同时,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高端产品供给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实施,预计今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5%。
“新动能加速成长壮大。”苗圩说,今年,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提速发展,实施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建设43个平台创新发展项目,遴选4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0余家,部分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台套。此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全面推广,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75%,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网络强国建设扎实推进。目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网络提速降费目标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电信普遍服务成效明显,行政村通光纤比例提升至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5%,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5G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IPv6规模部署快速推进。预计今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40%,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18%。
今年,工业通信业领域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转为正式商用,中国联通混改方案落地实施,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转制进入实施阶段。主动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一般性制造业全面放开,制定了汽车开放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放开船舶、飞机外商准入和专用车、新能源汽车股比限制。产业国际合作成效明显。
对于2019年的重点工作,苗圩表示,工信部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智能制造、培育国内市场、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释放数字经济潜能,并持续优化工业通信业发展环境。
苗圩说,2019年将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建设,引导企业打造标杆网络。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研制推广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同时,持续升级和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品创新,引导各地建设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实施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工信部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16省市将引导不再承接炼铁炼钢产业
12月29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和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予以公告。“公告”列出了各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名录。其中,
东部地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廊坊市,江苏距太湖直线距离10公里以内、广东九个市等地区的相关炼钢、炼铁产能将逐步引导退出;
新疆、新疆建设兵团、青海、辽宁、山西、河南、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山东、广东、海南等12省市将引导不再承接炼铁、炼钢产业;
贵州贵安新区、甘肃武威市、天津北城区、福建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4省部分地区将引导不再承接炼铁、炼钢产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和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方面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下称《目录》)。
一、修订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要求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推进流域产业有序转移和优化升级,推进上下游地区协调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国际经济环境经历复杂深刻变革,国内经济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活,需要产业政策找准定位、积极作为、精准发力。组织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修订,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举措,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有效助推。
二、修订原则
修订过程中始终围绕“四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中的引导作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二是坚持上下联动,统筹兼顾。既充分体现国家产业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战略导向,又兼顾地方合理诉求,充分调动地方推动本地区产业发展和转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坚持有扶有控,特色突出。抓住制造业重点领域,坚持因地制宜和从实际出发,立足各地现实基础、比较优势以及功能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重在突出重点和特色,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重在合理约束和控制。四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承接发展相关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引导深化区域分工合作,努力构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目录》的主要内容
《目录》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全国区域工业发展总体导向”按照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分别提出了各板块的区域定位以及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至第五章按照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各成一章。其中,每章的第一节“地区工业发展导向”,提出了各板块的相关经济带(区),明确区域范围,并提出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引导区域错位发展;第二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提出各地重点承接、优先发展的产业及具体的承接地,产业和承接地按照优先次序进行排序;第三节“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提出各地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和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条目。
《目录》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的有关区域和行业发展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各地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发展和承接的产业。与2012年本相比,《目录》主要有以下调整:
一是增加新兴产业门类,引导产业发展与转移与时俱进。为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目录》在2012年本15个行业门类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门类,契合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地方、行业发展意愿和诉求。二是增加优先承接地,引导各地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目录》将优先承接发展产业的承接地细化到具体地区(市、州、盟),一方面指导和推动各省(区、市)将《目录》细化落地,引导各地突出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便于产业转移各方获取更加精准的信息参考。三是增加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引导产业发展与转移升级。《目录》引导各地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发展阶段、市场条件等因素,对现有存量产业提出需要调整退出的产业条目,对未来不宜再承接的产业予以明示,促进地方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四是《目录》名称增加“发展”,引导各地统筹发展与转移的关系,立足全局,全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发展基础、阶段、潜力等因素,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目录》重在突出指导性和方向性,不对未列入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和地区进行限制;也不对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设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区域和产业发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发改委密集批复数千亿基建项目 明年投资补短板力度有望加大
日前,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民生等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加大投资补短板力度仍然是2019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据了解,发改委近期密集批复了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以及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等机车设施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了5000亿元。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础设施投资依然是2019年的重要内容。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
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以新技术、新科技为主要方向的新型基础设施以及以先进制造为主的工业领域投资将成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增长点。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有望成为新兴投资的重点。
对此,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提振了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带动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未来,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加大补短板力度将仍然是2019年的工作重点,而且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国内钢价由涨转跌 铁矿石市场稳中见涨
国内现货钢价由涨转跌,成交收缩,市场的“看空”情绪有所加重。铁矿石市场稳中见涨,港口进口矿库存水平时有起落。
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最近一周,国内现货钢价综合指数报收于141.48点,一周下跌1.39%。具体来看,受相关期货市场震荡走低的影响,现货钢市开启跌势,市场看空情绪加剧,成交量有所收缩。商家考虑到后期需求的走弱以及年底资金面趋紧的特点,在市场操作上以积极出货为主。
据分析,在建筑钢市场上,价格下跌较为明显。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螺纹钢品种的均价为每吨3977元,一周下跌73元。从最新公布的库存数据来看,社会库存持续累积,钢厂库存由降转升,这表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水平。
在板材市场上,价格总体下行。热轧板卷价格小幅下跌,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热轧产品市场均价为每吨3767元,一周下跌49元。中厚板价格小幅下跌,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普中板的平均价格为每吨3847元,一周下跌23元。当前,市场内有部分规格产品略有短缺的情况,局部对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但需求走弱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依然决定了钢市的弱势特征。
铁矿石市场稳中有所上行。据最新报告,在国产矿市场上,12月份国内铁精粉行情稳中见涨,铁精粉供应量处于低位,矿石贸易商有惜售的心理。12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接连上涨,截至12月27日,62%品位进口铁矿石价格为每吨72.40美元,月环比上涨6.95美元。总体来看,12月的上半月,进口矿到港量维持低位,港口矿石库存连续下降;下半月,进口矿到港量略有增加,港口矿石库存量又有上升。
相关机构分析认为,目前国内钢市整体处于弱势盘整的阶段,一方面终端需求日益收缩,钢价上涨缺乏动力;另一方面钢企挺价积极,社会库存处于相对的低位,对钢价存在一定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