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钢铁2022年劳动竞赛“全员岗位创新”专项劳动竞赛项目一季度排行榜中,韶钢炼钢厂梁森泉名列科技创新达人第五名。
梁森泉是韶钢炼钢厂炼钢作业区的一名普通员工,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没有高学历,从2005年进厂到2021年,他还是创新“小白”,虽然参加过公司及炼钢厂的一些专利知识培训,但一直没有把工作中的创新、经验转化为发明、专利。
梁森泉的改变是在2021年下半年。韶钢炼钢厂通过开展专利挖掘类培训、改善奖励机制,不断引导基层员工从工艺改善、设备改进、工具改造等方面发现现场创新点,结合实际有重点地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提升产品质量、产量上,同时做好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总结提练,积极申报发明、专利。
随着培养创新新人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批对创新工作感兴趣的员工成为作业区的重点培养对象,梁森泉就是其中一个。他把以前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根据实践经验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方法,作业区审核材料后再提出修改意见、建议,让他逐步把材料补充完整。最早的《降低1215MS渣中氧化锰含量》一文,梁森泉写了初稿后交给党支部书记修改,一共改了11次,前后经历2个多月,最后才把专利申报材料完成好,并获得了专利申请号。反复修改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梁森泉逐步领悟到可以在哪些方面找实践项目申报专利,以及如何去完成专利材料撰写,这比理论培训更能让他学习到专利申报的方法及要求。
有了第一次专利申报成功经验后,梁森泉一发不可收拾,2022年1到5月,他在科技系统里申报了11项专利,其中有6项已获得专利申请号,其余的还在修改完善中。
梁森泉申请的专利项目,其实就是他在岗位工作多年进行的一些探索改进、总结的一些经验做法,包括事故处理和防范、质量精准控制和提高、成本的细化及降低等,把以前需要用经验判断、用眼睛识别、用耳朵分辩的,用数据控制的方法表达出来,把实践中的优化改进进行详细总结。如他在RH浸渍管因堵管导致被迫下线的事故分析中,顺便检索了一下有关浸渍管的专利,发现没有人写过防止浸渍管堵塞以及完全堵塞后该如何处理的专利申请,于是他总结申报了3个专利,其中一个是防止堵塞的方法,两个是堵管后的不同处理方法;接着,他想到浸渍管是耐材,提高使用寿命能降低成本,于是又结合实践撰写了一个提高浸渍管使用寿命方法的专利申请。接着,他把很多实际工作中需要用经验判断的东西,转化为数字控制的方法,使得个人专利申请数量进一步增加。
工作中开动脑筋拓宽思路优化改进大胆探索,实践之后对工作不断进行总结、思考、提炼并积极申报发明专利,梁森泉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逆袭之路。
(陈立新 黄宝华 李静)